如何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心理专家

时间:2017-02-08 编辑:瑞莹 手机版

  身为家长,你知道应该如何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心理专家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心理专家,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心理专家

  (1)随时随地的爱语浇灌

  想要孩子心理健全,家长就要常和孩子沟通,与孩子培养亲密的关系。不管是吃饭、洗澡还是换尿片的时候,都要跟孩子说话、讲故事。不要因为换尿片臭死了就赶紧换,或者带孩子上厕所赶紧完事就解脱了。其实无论是换尿片还是上厕所,都是你跟孩子交流的好机会。你告诉孩子你在帮他干什么,为什么要给宝宝擦干净,请宝宝配合妈妈把脚分开,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指令,都是在教导、安慰孩子。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建立安全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父母的参与和关怀

  心理成长的需要其实和身体成长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关怀。比如孩子学走路,虽然我们当时不会马上看出问题,但从孩子的肌肉发育上,还是可以明显看到某些外在的迹象。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一岁或者一岁半该走路的时候,也应该走得很不错了,但你还整天抱着他,要不就把他放在带有护栏的婴儿床里,或绑在幼儿安全椅上,限制了他行动的机会和自由,长此以往,孩子的肌肉就会萎缩,导致腿脚没有力气。

  特别是在美国,孩子出生后,父母就把孩子放在幼儿安全椅上,出门时把安全椅搬进搬出十分方便,孩子若不吵闹,就可以让他一直躺在椅子里。有一位妈妈,为了省事,孩子都一岁多了还很少训练他运动。结果孩子两岁了走路还比较困难、迟钝,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于是才密集地训练孩子走路。与其等问题出现了才加强训练,何不从一开始就多多尝试。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你没有好好陪伴他,和他的交流沟通不多,等上了中学,你希望和孩子之间能有好的关系,那是不太可能的。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

  那么,父母该怎样和孩子沟通交流呢?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用充满爱意的语言去表达和解释给孩子听,从小就让孩子沉浸在一种其乐融融、情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中。走在路上,蓝天、白云、树木、花草、虫鱼,以及扑面而来的闪烁迷离的霓虹灯、美轮美奂的创意广告……把上帝创造的世界和事物的美好及时与孩子分享,培养孩子用爱、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从小就养成积极思考和正面表达的习惯。

  一天早上,我和两个孩子散步时,发现一些小麻雀正在很笨拙地练习飞行,大概有五六只,不过尾巴都还没长全,应该刚出生不久,所以飞不了两步就“啪”地一声掉到地上。孩子们特别兴奋,跑过去捡起小麻雀玩了好一会,才恋恋不舍地把它们放回树丛中。

  我们继续散步,于是很自然地就这个难得的经历展开了讨论,孩子们就问:“鸟的定义是什么呢?鸡是不是鸟?企鹅也是鸟吗?所有的鸟是不是都会飞?到底能飞多高呢?”我们平常和孩子讨论的时候,就应该这样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样,在课堂上,老师也应该多提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词汇,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通过讨论,孩子对知识、对自然万物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烈,学习就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了。

  (2)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软硬件教育投资

  寄宿:父母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现在有很多寄宿学校,孩子难得见父母一面,只有周末两天在家里,有的孩子周末还得参加补习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这样就很容易落入以下两种关系陷阱当中。一种是孩子对父母说的,你们都一周没见我了,怎么一见面就管我、骂我,于是家长就反过来拼命讨好孩子。另一种是,家长觉得好不容易和孩子过个周末,于是就尽量避免冲突,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父母没有时间与子女培养感情,于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寄宿:不利于建立安全感

  孩子住校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孩子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住校。对父母来说,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学校,当然省了很多麻烦,但对孩子来说,你期望他用一种健康的心态与周围的人甚至父母发展一种亲密的关系非常困难,因为他从小就欠缺这样的环境和训练机会。这样的经历也会不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会降低孩子对人的信任度。很多人认为学校或幼儿园的住宿条件非常好,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软硬件非常完备,住宿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和自立性,但是你却没有认真衡量过其中的利弊大小。

  殊不知,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比任何看得见的软硬件都好的投资。许多孩子从小就离家住校,这些孩子往往会有很强的防御心理。他不容易信任别人,因为他在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应对的程度时,就被“空降”到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环境里,必须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躲不掉的竞争,他才能存活。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是很残酷的事情,宿舍的管理员很难像父母一样关爱、接纳他们,很难真的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一个老师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根本就顾不过来,只求孩子不给他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所以指望生活老师能像父母一样关注孩子的需要不太可能,尤其是关注孩子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不切实际。

  (3)肢体语言:永不嫌多的有温度的语言

  肢体接触:改变妈妈的情绪

  沟通不一定非得用有声的语言,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谁都不想接触,只想自己独自安静一会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你正在生孩子的气,但还是说服自己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轻抚安慰一下他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情绪改变了,因为你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心里升起一股对孩子的爱意,享受到一种关爱的关系。你会想,我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人的心情会在肢体接触的同时发生奇妙的变化。

  但在学校就不一样了。由于老师不能打孩子,导致现在学校里的规矩越来越多,老师不能随便触碰孩子。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管教完学生后,如果想安慰一下学生还得再三斟酌才行,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既能起到安抚作用又是合法的,如摸摸他的头等,这对老师来说是一大挑战。

  我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有这种体会。管教完之后,我会把孩子拉到身边,把手搭在他的肩上,然后心平气和地和他谈心。孩子小的时候,我会抱着他。大多数时候,孩子受到惩罚后,心里觉得不公平而充满怨气,而善意的肢体接触和安慰能帮助孩子消除怨气。

  肢体接触:特别而温暖的爱

  肢体的接触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当家长跟孩子有很多肢体上的接触,能很自然地勾肩搭背时,孩子才会感受到特别而又温暖的爱。大多数时候,当你问孩子“你怎么知道爸妈是爱你的?”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爸妈给我买好多好多我喜欢的东西”、“陪我玩”等等,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爸爸妈妈的爱。孩子的认知和价值观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但很多父母告诉孩子的是:“你看到没有,我买这么多东西给你,不爱你是什么?”“我这么辛苦地工作、打拼,还不都是为了爱你……”这多半是在情感上绑架要挟孩子。

  爱很简单:无条件的接纳

  大多数父母忽略了一件事反而把爱变得很复杂,其实父母的爱很简单,就是照着孩子的本来样子爱他们,无条件地接纳、拥抱他们,不会视孩子的表现好坏而随之变化。轻拍下小脸,摸摸头,一个笑脸,夸张或自然地拥抱一下,这就是爱——一种完全接纳的爱。如果你讨厌一个人,根本就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别说拥抱了。一个微笑的拥抱,就表示对孩子的认可、肯定,就能够纾解孩子的情绪,这种情感上的交流胜过任何物质上的给予。

  一位努力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母亲懊悔地说:“没想到,自己大多数时候都在忽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原来孩子迷恋上网,是由于心里长期压抑,情感上得不到慰籍的缘故,而自己在孩子的心中也早已失去了位置。

  这位母亲回忆说,有一次,孩子的舅舅管教孩子,孩子没有听从,舅舅就踹了孩子一脚。孩子很生气,就还击,妈妈当时和舅舅一起管教了孩子,事后和孩子也没有进行很好的交流。孩子当时的感受是,虽然自己还击舅舅不对,但首先是舅舅不应该用脚踹他,自己更没感受到妈妈的接纳,心里怨懑情绪很大。

  最后在心理专家的辅导下,这个孩子在写作文时写道:“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妈妈根本不爱我,因为她竟然跟外人一起来欺负我。”虽然舅舅也是很近的亲人,但在孩子的心中首先是爸爸妈妈,甚至只有爸爸妈妈。所以孩子的心中有种被妈妈背叛的感觉。如果这位妈妈在管教完孩子之后,把孩子揽进怀里,即使孩子还不能释怀,但妈妈的拥抱就是有温度的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极大的安慰。因为舅舅的行为本身就不合宜,用脚踹人是不尊重人、伤自尊的表现。

  孩子需要表达、理解和倾听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表达、理解和倾听,尤其是父母的接纳,即使是做错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不敢告诉父母,害怕父母会生气或嘲笑,就是因为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接纳、安慰的缘故。

  例如,外面骄阳似火,地面被晒得很烫。父母警告孩子不要光脚出去,但孩子还是光着脚跑出去了,然后马上又跑回来,说:“我的脚烫伤了,好疼啊!”大多数父母的反应是:“谁叫你不听话,我不是早告诉你了吗?自己找的。”如果我们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温柔地说:“让妈妈看看,有没有烫伤,妈妈吹一吹就不疼了。”妈妈吹一吹肯定不能止疼,但妈妈的拥抱和吹气的动作,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因为妈妈的关爱就不在乎疼痛了。

  这时,妈妈再认真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顺服妈妈,因为顺服可以让宝贝远离危险和伤害,顺服也是爱妈妈的表示。这种爱的语言能够进到孩子的心里。而没有语言的抚慰和令人向往的拥抱,只有指责埋怨和幸灾乐祸时,则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孩子的心里知道错了,只是当父母加上那句没有温度的“点评”时,就把孩子推开了。

  因此,孩子总是小心翼翼,尤其是害怕做错事情时会被父母“修理”。时间一长,家长跟孩子的关系就会变得很紧张,而家长还继续唠叨:“我不爱你,就不说你了。”

  (4)最好的教育是从父母的膝盖和被窝开始的

  其实爱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传递和表达的,其中亲子共读是非常有效的选择。在我们家,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书给他听,有时候我自己读,他在那儿看。其实孩子小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读书,但他喜欢拿着书翻来覆去地折腾,还以为自己在读书。此时的关键,是孩子享受到了父母的爱。特别是在阅读的时候,父母把孩子抱在膝盖上,让孩子将美好的故事与父母的膝盖联系在一起,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更亲密。当我家老四出生后,全家人都是他的读书伙伴。现在我的每一个孩子都爱读书,因为他们从小就享受到了读书的美好感觉。

  在美国,父母睡觉以前和孩子抱在一块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呢?因为这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最好机会。在很温馨的时刻,把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通过故事传达给孩子,没有威胁,没有说教,父母和孩子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如此潜移默化的熏陶,远胜于等孩子做错事时,你扳起面孔的说教。

  换位思考,如果今天你犯了错误,不管是谁说:“我不是早告诉你了吗,你怎么记不住呢?”数落你一番之后,再告诉你正确的方法,这时你的感受如何呢,你会欣然接受吗?不会,对不对!就是再好的建议,你也不愿意接受。孩子也是一样,他觉得父母肯花时间和自己一起玩,就是爱他。孩子的自信心就是从父母的爱里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忙得永远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不重要。

如何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心理专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