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时间:2017-08-12 编辑:麒麟 手机版

  引导语: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nn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nn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 母亲:朱某某,无业。 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

  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

  情绪

  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

  爱好

  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

  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幼教之友《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理解障碍。

  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2.交往障碍。

  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

  3.语言沟通障碍。

  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她用手指戳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别人的表现。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郑XX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她手里只有拿了小棉被才愿意出门,上幼儿园。这说明她强烈的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郑XX小朋友刚入园的一些表现引起带班老师的注意,但家长矢口否认孩子的怪异行为,不愿和老师多谈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经过老师耐心的多次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带幼儿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但目前广西区内没有较正规的儿童孤独症医疗检验手段,但根据郑XX的临床特征表现,可确定为儿童孤独症。

  (四)制定方案,提出解决策略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教师家长确认幼儿是孤独症后,平时就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老师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教师则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原因,家长和教师对郑XX小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2.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而带给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挤一部分时间和郑XX一起做感觉统合训练。但感觉统合训练之初对情绪行为等会有急速的、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后来的训练中效果逐渐缓慢。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它的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在和郑XX的交谈过程中,对她喜欢玩大小便的行为,我们反复的给予她教育指正,让她理解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她有纠正的意识,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4.抓住契机法。

  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郑XX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班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我教她边指边说出夹子的颜色,个数,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郑XX小朋友喜欢唱歌,并对老师教的歌曲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快,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时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他说出歌曲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个别指导,郑XX的情绪得到了基本的稳定。她和带班以及班上的几位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她现在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也日渐减少。看到郑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对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家长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相关文章:

1.孤独症儿童

2.儿童孤独症

3.儿童孤独症症状 关爱孤独症儿童

4.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5.造成儿童孤独症的原因

6.儿童孤独症治疗

7.精选儿童孤独症护理常识

8.孤独症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有哪些?

9.如何预防儿童孤独症

10.儿童孤独症该做哪些检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相关推荐